top of page

誰主導下一場戰爭?從TITAN開始,美國軍方已把AI推上第一線

2025年3月,Palantir宣布交付首批TITAN系統給美國陸軍,這是一套能整合天上與地面感測器資料、由AI驅動的戰術地面站。它不只是一輛卡車,也不只是一張合約,而是美國軍方將AI武裝化、系統化的具體進展。


TITAN只是冰山一角——美國正全面投入AI主導的精準作戰體系,目標是不流血也能贏下戰爭。


Palantir做了什麼?這不是載具,而是作戰邏輯的轉折點


2024年,美國陸軍與Palantir簽下價值1.784億美元的合約,開發10套名為TITAN的「戰術情報目標存取節點」(Tactical Intelligence Targeting Access Node)系統,並在一年內如期交付首批兩套。這是軟體公司首度擔任重大軍事載具主承包商的里程碑——TITAN被定義為美軍首個「AI定義載具」。


TITAN的核心是AI,而非硬體。


系統整合自太空、高空、空中與地面感測器的資料,透過Palantir的Foundry平台進行即時資料融合與戰場視覺化分析。它能在無網路環境下作業,將完整的AI決策鏈裝入一台戰術卡車,支援精準打擊與多域聯合作戰。


系統架構採「星形佈局」,每套由兩輛戰術卡車與拖車構成,區分為進階與基礎版本——前者具備接收太空資料能力,後者則安裝於輕型戰術車(JLTV),能透過中繼資料進行部分目標判讀。


而在這場「AI軍事平台」革命中,Palantir並不孤單。


TITAN計畫整合了Anduril、Northrop Grumman、L3Harris、Pacific Defense等公司共同研發。傳統軍火商與AI新創的合作,已成為新一代軍工產業鏈的標準模型。


這不再是讓AI「支援」軍隊,而是軍方正轉向由AI主導的感知、判斷與行動系統


誰會直接受惠?


Palantir是主要承包商,但不是唯一受益者。


TITAN的合約網絡中,還包括Anduril、Northrop Grumman、L3Harris、Pacific Defense、Sierra Nevada、WWT與Strategic Technology Consulting等企業,從感測器、平台整合到視覺化工具,各自扮演技術供應角色。


這些企業大多同時參與其他軍種的AI計畫。Anduril主導空軍的無人僚機(CCA)系統、Northrop Grumman與L3Harris投入太空與感測領域,C3.ai則在2024年加入Raytheon主導的TITAN後勤模組。


從財報看,Palantir 2024年來自政府部門的營收達29億美元,佔總體55%。Army Vantage平台與TITAN合約分別為4.007億與1.78億美元,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。


以下是目前已知的主要承包商與其在軍事AI的參與位置:

要讀取更多嗎?

訂閱 beyondsignalai.net 持續閱讀此專屬文章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