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AI眼鏡熱潮爆發!全產業鏈關鍵、受惠公司、國際巨頭與新商機全解析

已更新:7月4日

隨著小米正式發表首款消費級AI眼鏡,全球智慧穿戴市場再掀熱潮,AI眼鏡不僅帶動了新應用場景,更點燃全產業鏈動能。從上游的光學、晶片、聲學到下游的品牌、生態,從台灣、中國到美國巨頭競爭,這場「眼鏡革命」正成為下一個兆元級新藍海。本文帶你一文看懂AI眼鏡全產業鏈機會、關鍵受益公司,以及國際生態發展趨勢。

AI眼鏡新應用場景再進化


AI眼鏡結合多模態AI互動、即時翻譯、物體辨識、會議摘要、卡路里計算、第一人稱拍攝與直播等功能,不僅取代過去單一功能的穿戴裝置,更大幅拓展用戶體驗。


小米最新AI眼鏡主打40克超輕重量、2K錄影、四麥克風收音、電致變色鏡片,並能聯動智慧家居與車載系統,展現日常應用與生活自動化新格局。未來還將支援語音AI掃碼支付、場景化安全驗證,徹底解放雙手、顛覆過去智慧型手機對生活的支配地位。

AI眼鏡應用跨足日常與產業,開啟新一代智慧穿戴革命。
AI眼鏡應用跨足日常與產業,開啟新一代智慧穿戴革命。

產業鏈全解析:從零組件到品牌戰


AI眼鏡產業鏈橫跨光學鏡片、顯示模組、感測器、專用處理器、聲學、組裝、AI軟體與內容平台等八大核心環節。上游的明月鏡片、高通(Qualcomm)、驊訊、英濟等負責提供光學、晶片、音訊等關鍵元件。


中游ODM如歌爾股份(為Meta、小米代工)則串連起製造網絡。下游則是Meta、蘋果、微軟、小米等品牌巨頭,建構生態圈、主導應用與消費潮流。

台股方面,澤米(6742)、達邁(3645)、驊訊(6237)、英濟(3294)等憑藉在光學、薄膜材料、聲學與成像模組等技術優勢,成為AI眼鏡供應鏈最大贏家,股價強勢表現成為市場焦點。


美國科技巨頭與中國龍頭同步加速


全球主要品牌戰場由Meta、Apple、Microsoft等美國科技巨頭主導。Meta結合Ray-Ban推出智慧眼鏡,內建大型語言模型,強化AI語音助理與影像識別,搶攻消費級市場。高通則為多家廠商供應核心AR/AI處理器。蘋果以Vision Pro領先高端市場,微軟則深耕企業與工業應用。中國供應鏈則在光學、面板、聲學、代工上建立絕對優勢,推升產業規模與生態整合。


產業規模與市場潛力看俏

2025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預估將超過1,400萬台,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上看60%以上。


中國市場憑藉本土品牌與政策支持成長迅速,美國則以內容、技術創新搶攻高端消費者。長期來看,AI眼鏡有望從工業、醫療、教育、娛樂全面普及至大眾生活,成為繼手機後的新一代主流終端。


消費體驗與B2B場景雙驅動


AI眼鏡以輕巧外型、語音/影像AI、隱私保護、全天候穿戴為主要賣點,不僅滿足年輕族群Vlog、直播、旅遊等需求,也滲透進醫療遠距協助、工廠檢修、軍警安防等專業B2B場域。內容與服務生態成為致勝關鍵,各大品牌積極推動自有App平台、開放第三方開發者,期望創造如App Store般的應用爆發力。


展望:AI大模型 + 穿戴革命,引爆下一輪科技新浪潮


AI眼鏡結合生成式AI和沉浸式體驗,不僅將改變消費者生活,也將顛覆既有的產業分工和生態。專家指出,產業鏈上的光學、顯示、聲學、AI晶片等公司將迎來爆發性成長,國際巨頭則加速生態布局。雖仍面臨技術、內容、隱私等挑戰,但隨5G/6G、AI算力提升,AI眼鏡正朝向「無處不在的個人助理」發展,帶動新一輪兆元產業革命。



參考資料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